第(1/3)页 崔鹿山原本因为江寒一见到自己就要拍马屁而心中不喜,但听到江寒后面一番话心里却是一动,这小子虽说有些阿谀奉承,但是却能说出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这种佳句,很是不错啊! 徐谦道:“寒儿,你来紫府书院,可是为了何事?” “小子前来,是有一事相求。” “但说无妨。” “小子听说紫府书院往年都会举办一场文会,是以想要赞助端午文会,成为文会的主持人。文会前三名的彩头,全由我来出。”江寒将来意说出: “不瞒崔院君和徐先生,我想顺便在文会现场布置一些横幅条幅,宣扬暗香以及我最近要做的其它生意。” “这……”徐谦顿时面露难色,看了一眼崔鹿山道:“举办文会倒也未尝不同,但要在文会上布置横幅条幅宣扬暗香,却未免……” 文会讲究高雅,谁都不会在文会上布置横幅条幅打广告,江寒这还是第一个。 江寒微笑道:“暗香便连文人墨客也甚为喜欢,至于我要做的其它生意是酒,绝不会影响这场文会的高雅性。而且小子打算在这场文会上贡献三首有关酒的诗词,以增加这场文会的高雅性。” “此事毕竟从所未有……”徐谦摇了摇头,看向崔鹿山。 崔院君笑吟吟的审视江寒,道:“你说要贡献三首有关酒的诗词,是什么样的诗词?” “可有笔墨?” 崔院君当即道:“袁斌,去取笔墨纸砚来!” 江寒抬眼看了下那位年轻公子哥,心说原来这就是四大才子之一的袁斌,四大才子中他已经见过两个,给他送钱的好心人殷传明,男身女相的许云秋。 而这袁斌生得一副好皮囊,就是肤色颇黑。 很快,袁斌便把笔墨纸砚取来。 江寒取笔在手,当即在纸上写下三首诗。 第一首便是杜牧的《清明》,第二首便是《山中对酌》。 待他写完后,崔院君和徐谦都来到案边,凝视着纸上两首诗,眼中灿灿生辉。 “好,好一首《清明》!此诗通俗易懂、质朴自然,却能写出清明时节的氛围和人物!尤其最后一句,简直妙极!”崔院君眼睛一亮,赞叹道。 “老夫更喜这首《山中对酌》,好一个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来!简直是写酒的绝佳之句!”徐谦用力击掌,喝彩道。 第(1/3)页